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水电站气象水文一体化智能预报技术入选《2025年度水力发电和新能源工程推广目录》
来源: 【打印】 【关闭】

2025616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发布了《2025年度水力发电和新能源工程推广目录》(水电学函〔202555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研发的水电站气象水文一体化智能预报技术,经两轮评审成功入选。

 

1 入选名单公示

水电站气象水文一体化智能预报技术简介

1)技术原理

建立面向流域径流预报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区域气候模式等气象模型,获取短中长期降水、气温、风速、辐射等关键气象要素预报场,空间分辨率3-10公里,时间分辨率1小时-1天,预见期14-6月。按照1:n (n≤10)的比例,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或半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时空插值构建气象驱动场结合集合卡尔曼滤波等方法实现热启动,进而实现气象水文一体化预报。

2)技术特点

通过气象水文耦合,大幅延长水文预报预见期;采用数据同化、参数优选、集合预报等手段提高预报可靠性;开发了数据下载、模型前处理、自动运行、后处理、作业管理、运行状态监测、异常处理及恢复、结果发布等自动运行程序,实现无人值守运行;创新研发基于天气形势索引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动态参数化方案,可动态调整数值模式参数化方案组合,达到越用越准的效果。

3)瓶颈问题突破

突破传统“落地雨”驱动方式预见期短、精度低的瓶颈,显著提升对流域防汛、水资源调度、水电运行等业务的支撑能力,具备大规模推广潜力

创新技术亮点

亮点一:中短期预报可提供全国任意网格的气象水文集合预报信息,涵盖降水、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气压、长短波辐射及径流等,预见期达14天。提前1天有无雨预报精度≥95%,中雨及以上预报合格率(误差±20%以内)≥75%80%以上的河道断面72小时预报合格率达乙级标准。

亮点二:中长期预报可提供全国任意网格的气象水文集合预报信息,预见期达6个月,支持日、旬、月等累计时段预报,满足趋势研判与调度决策需求。

亮点三:系统云端部署,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保障数据实时传输与高效处理,具备高可靠性与扩展性。

应用情况

水电站气象水文一体化智能预报技术已在澜沧江流域气象水文一体化预报系统研究(一期)”、“雅砻江流域区间降雨径流预报方案编制及软件开发等重大项目中成功应用,累计合同额超过5000万元。本技术在时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色,为流域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模拟和精准化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可显著提升防汛抗旱与调度管理水平,推动水利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适用范围

水电站气象水文一体化智能预报技术适用于各类水电工程管理,特别是需精细化气象水文预报的场景,可提前14天发布流域降水及入库径流预报预警信息(时间分辨率1小时、空间分辨率3公里),提前6个月提供流域降水和入库径流趋势预测信息(时间分辨率1天、空间分辨率10公里),为水电工程防洪、发电、供水、航运及生态多目标调度提供预测预报支撑,显著提升工程安全与经济效益。

 

2 全国降水预报图

 

3 全国水文预报图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5 17: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