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主任:周祖昊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简称“水循环室”)成立于2003年3月,隶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目前,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拥有各级技术人员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2人。另有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4名。研究室现有在读硕士4名、博士5名、博士后2名。
序号
|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1
|
周祖昊
|
工学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二元水循环理论、分布式水文模型、全口径水资源评价、水资源演变规律、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系统优化调度、流域水循环伴生过程综合模拟与调控
|
2
|
褚俊英
|
工学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城市水循环模拟与调控、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与高效用水
|
3
|
牛存稳
|
工学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水文模拟的相似性和不确定性、洪水预报、工程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保护
|
4
|
王明娜
|
工学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水资源高效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城市水循环理论与模型研制、生态系统规划
|
5
|
桑学锋
|
工学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基于ET的水资源优化调配,面向用户的全过程精细化配置,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型研究
|
6
|
严子奇
|
理学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分布式水文模型、地理水文学、水文不确定性分析、流域水文时空分异性分析
|
7
|
刘扬
|
工学博士
|
工程师
|
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流域水资源水环境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
|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面向水资源研究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和国家重大实践需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流域水循环二元模式理论
以二元水循环理念为核心,开展流域自然水循环机制、社会水循环机制以及“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耦合机制。
2、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技术
研究开发流域分布式二元水循环模型、流域分布式水质模型、流域分布式水生态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耦合模拟技术。
3、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调控机制
研究水资源量质效综合定量评价技术、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演变规律及归因分析方法,建立基于ET的水资源调控机制、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机制以及流域水文生态过程综合调控机制。
4、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调控模式
基于综合调控机制研究,提出基于ET的水资源利用红线和效率红线支撑技术、基于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的纳污红线支撑技术、面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水文生态综合调控技术及模式。
5、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及关键技术
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的研究,形成从理论内涵、指标体系、模型构建、应用示范为一体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并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为契机,在多地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探索。
6、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理论及关键技术
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工程性缺水等一系列问题,以“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念为指导,逐步开展水系连通的概念、内涵及类别、水系连通的基本准则与效应、不同水系水文丰枯遭遇分析、河湖水系干旱特征与风险评估、水系连通的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河湖水系连通方案的可行性评判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以全国多地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
十余年来,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已承担和完成了几十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涉及水文学、信息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系统科学等众多领域。通过参与国家973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科学任务,参与完善了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理论,参与或主持构建了黑河、黄河、松辽流域二元分布式水循环模型、海河流域水循环及伴生过程模型、松花江流域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天津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模拟模型,参与提出了新一代全口径水资源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ET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规划方法,参与提出了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理论方法,参与提出了流域水文过程调控方法。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编制了全国第一个和第三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以及国务院确定的两大重点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参与国家多个节水型社会重要规划和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并为全国多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提供咨询。重要项目及科研成果如下:
(1)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课题“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
(2)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课题“海河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综合模拟及预测”
(3)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课题“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
(4)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松花江流域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技术及工程示范”
(5) 基于ET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6) 苦咸水高含沙水利用与能源基地水资源配置技术及示范
(7) 湖泊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创新思路与关键对策研究
(8) 汤逊湖流域纳污能力模拟与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9) 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实践应用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近年来完成的研究成果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厅局级奖3次;出版专著1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篇,EI文章60篇;获得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
主要成果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
|
奖励等级
|
获奖时间
|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7
|
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实践应用研究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3
|
海河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综合模拟及预测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2
|
海河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式与水资源演变机理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1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循环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3
|
山西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2
|
河北省严重缺水系统识别与综合应对方略研究
|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1
|
基于ET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1
|
苦咸水高含沙水利用与能源基地水资源配置技术及示范
|
甘肃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3
|
泰安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山东省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
|
湖泊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创新思路与关键对策研究
|
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理论一等奖
|
2011
|
研究室联系人严子奇,68785625,yanzq@iwh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