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科成果交换、增进研究室间交流,展示最新的创新成果和研究进展,水资源所于2012年8月15日在水科院A座1236会议室召开了所内学术交流会,在京的全所领导、职工及学生参加了会议。
学术交流会现场
首先,王浩所长就保持良好学术作风、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以及深化组织纪律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甘泓、秦大庸、于福亮三位副所长及贾仰文总工分别主持了会议。谢新民、倪红珍、严登华等15位技术骨干为全所献上了精彩报告,汇报题目及主要内容如下:
报告人 |
汇报题目 |
主要内容 |
陈向东 |
陆面水文模型与碳氮循环模型的耦合与应用研究 |
将陆面水文模型与碳氮循环模型相耦合,定量分析CO2浓度升高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能量平衡以及碳氮过程的影响。 |
刘家宏 |
引汉济渭配水工程调蓄基础研究 |
本研究旨在分析制定典型供、用水过程的调蓄方案,评价不同方案下配水工程可靠性、经济性、供水保证率等指标,为引汉济渭工程配水系统初步设计提供基础参数。 |
严子奇 |
基于水平衡关系的水文要素时空分异图化方法研究 |
将流域水循环及水量平衡物理制约关系与地理分异的空间插值方法相结合,研究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异特征,发展针对水文要素的空间插值图化方法。通过从单要素(径流)到多要素(降雨、蒸发、径流)的空间综合模拟,逐步建立从水平到垂向的水平衡随机模拟方法。 |
肖伟华 |
复杂水环境系统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
面向复杂河湖水环境系统构建了河网、湖泊和水库的水动力水质模型,拓展了水温模块,针对模型特点进行了模型求解与参数校验,并在南水北调东线、汤逊湖流域、潘家口水库以及松花江干流进行了应用。 |
严登华 |
气候变化下干旱综合应对的若干关键问题 |
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指导,系统剖析了干旱形成的基本原理及综合应对技术框架与关键问题,并就干旱事件检测与归因、干旱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干旱监测与风险应对等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
唐蕴 |
地下水管理新动向 |
阐述我国当前地下水管理现状,重点从地下水功能区划、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区域地下水易污染脆弱性评价三个方面介绍我国地下水管理的新动向。 |
王芳 |
青海湖生态水文演变与生态需水研究 |
建立了基于湖泊与湖滨平原整体长系列水文模型和完整生态系统结构,给出了青海湖生态系统稳定的临界盐度和临界水位,并得出青海湖在趋稳状态下未来一个冷暖周期内生态仍然稳定的结论。 |
雷晓辉 |
漳卫河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
针对漳卫河流域的特点开发了上游山丘区分布式洪水预报调度、中下游平原区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演进模拟、蓄滞洪区二维水动力学演进模拟的联合系统。实现了对该流域防洪关键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实时预报,并对流域中重要防洪工程的调度过程进行了重现。 |
仇亚琴 |
中国水风险评估 |
在WWF提出的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的水风险做了评估,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为水风险指标的完善积累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流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倪红珍 |
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协调发展模拟技术 |
建立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协调状况与程度的数学评判方法,全面构建表征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多结构、多层次模型体系。以淮河为例,分析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水资源量的需求,并针对水资源约束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分时序、分部门、分区域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 |
殷峻暹 |
梯级水电工程多目标生态调度技术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