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记者于文静、林晖)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掀开了中华民族治水兴邦史册的新篇章。
回眸2011,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江南水乡到塞外高原,神州大地治水兴水春潮涌。全面战胜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利投资大幅增长、民生水利和薄弱环节建设全面提速、管理改革不断加强,为粮食总产“八连增”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学谋划 政策创新——顶层设计有力有效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由于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发展远远落后于电力、交通等国家基础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制约农业稳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可持续发展主要瓶颈。
审时度势,科学谋划——
2011年新年伊始,我国吹响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进军号,中央各部门立足国情、统筹规划。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文件。
各地结合省情水情,精心谋划。31个省区市均出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意见或决定,27个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全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决策果断,部署有力。在这些政策中,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令人瞩目——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这意味着,今后10年年均水利投资将达4千亿元,总量达4万亿元。
截至2011年12月31日,2011年全国水利投资345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幅达15.9%;地方投资2311亿元,首次突破2千亿元。
“对水利部门来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怎么把钱高效使用。”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说。据悉,水利部完善一系列资金监管制度,与审计署共建“水利资金免疫系统”,通过科技手段加强资金监管,与监察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水利建设还被纳入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
工程前期工作至关紧要。2011年,水利部向发展改革委报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45项,总投资1768.22亿元;已批复或核定42项,总投资1729.41亿元。通过实施计划进度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被认为是中央一号文件中含金量最高的政策。
从重旱灾区到欠发达地区,从东海之滨到茫茫戈壁……这项政策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明确落实,一些省份计提比例明显高于国家规定,如贵州达到12%、山东10%━20%、黑龙江10%━15%。为解决土地出让收益与水利建设任务不匹配问题,一些省份还明确省级统筹,如云南50%、广东45%、宁夏40%。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中央一号文件为水利改革发展送来春风。面对战略机遇和重大历史使命,各级水利部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水利改革发展扬帆起航。
瞄准“短板” 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隆冬时节,西域边陲喀什滴水成冰。广袤大地上,广大干部群众掀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潮、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奠基、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开工建设、叶尔羌河中游渠首完工……这些工程对防洪、灌溉、改善生态及繁荣经济、民族团结意义重大。
喀什,是全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的缩影。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2011年,是我国多年来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最多的一年,一些一直想建而未建的工程开工了。江河治理、骨干枢纽、重点水源、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推进——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开工,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及重点河段崩岸治理深入开展,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顺利推进,洞庭湖、鄱阳湖近期治理项目建设加快,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加快建设,吉林引嫩入白全线通水,农村水电全年新增装机300万千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万平方公里……
2011年,水利建设交出亮丽的成绩单,不仅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也让暖流荡漾在亿万百姓心间——
冬日陇原大地,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甘肃省天水市凌温村216户农家告别了饮用塘水、苦咸水的历史,用上自来水。
村民凌耀明感慨万千:“以前用沟